日本陶瓷是世上最古老傳統之一,在歷史中經由藝術家與陶藝家發展且變得多元化
外層的透明釉看起來就像液體一樣,沿着粗陶杯的兩側往下流,以稍微向下傾斜的方式集中起來,而其他部分則呈現稀化效果,露出底下的粗糙的表面。精緻的細碎粉紅色覆蓋着底下潔白的表面。
這件作品由滋賀縣信樂 町的工匠人手製作,結合傳統與現代技術,如今信樂已成為美麗陶瓷的同義詞。
日本有數十個發展出獨特陶瓷風格的市鎮,信樂就是其中一個,陶瓷傳統可追溯到在史前的繩紋時代所打造的土鍋。
悠久的傳奇歷史
很久以前的陶藝家會在山坡打造隧道窯,又名為穴窯,時至今日,部分市鎮的工匠依然是以相同方式製作粗陶器。
以鉛製成的簡單青釉,是從中國唐朝傳入的技術,在平安時代 (794-1185) 被加進粗陶器裡,同時也出現了獨特的地方風格,例如 Kamui 燒、Atsumi 燒等。
陶瓷與茶道
佛教在 16 世紀晚期的戰國時代興起,讓簡約的陶土碗回歸,取代了裝飾繁複且設計精緻的中國瓷器。茶道大師展現對這種工藝的欣賞,在茶道儀式中使用了表面粗糙且未上釉的茶碗,如樂燒。
大約在同一時間,在九州有田 附近發現了瓷石,進而生產日本第一批瓷器。結果,陶瓷分支出兩個方向;追求簡約與不對稱的陶藝家,他們的作品粗糙而純粹,與高級瓷器追求完美的形狀與色彩形成對比。
海外的讚賞
國際貿易的興起讓日本瓷器的生產急劇增加,以滿足新興的海外市場,而從 1600 年代中葉開始,藍白瓷器便受到歐洲的高度讚賞。
1860 年代開始的明治時代,由於政府鼓勵西化,對日本社會帶來了顯著變化,也對傳統藝術與工藝產生影響。許多贊助者不再支持以陶瓷維生的工匠,使陶瓷業逐漸趨向本地化與專業化。
現代的讚賞
在 20 世紀初,如柳宗悅等欣賞這項工藝的人,都很努力要沿續日本的陶瓷傳統。他是一位思想家,也是民藝運動的發起人,他重新發現並保留了因日本都會化而被大眾拋棄的日常家用陶瓷,並在 1936 年成立日本民藝館。
時至今日,民眾追求獨特而非大量生產的作品,以獨具匠心的設計取代實用主義,因而讓日本陶瓷再經歷另一次文藝復興時代。工作室鼓勵遊客親自體驗,瞭解這些獨特的陶瓷是如何打造。
當地特產
許多對陶瓷感興趣的人,都會將岡山縣備前地區的伊部村列為必訪地點的頭幾位。備前燒首次出現在 14 世紀,由於外觀質樸,且深受茶道喜愛,因而在 16 世紀達到全盛時期。
備前燒沒有上釉,特色是看起來如泥土般的紅棕色,並且會留有在材燒窯中燒製時的灰燼痕跡。
另外,也歡迎遊客前往有田,以傳統的藍白上釉陶瓷而聞名,而更近期的設計採用中國風格,使用較明亮的色彩,以及更精緻複雜的設計。
在16 世紀末,由於當地藩主訂購了萩燒,以作為個人茶道用具與禮物,山口縣萩市 的陶藝家轉向韓國的同業尋求靈感。萩燒以其細緻且自然的形式,以及低調與簡約的用色而聞名,這種設計是為了和抹茶的明亮綠色形成強烈對比。
九谷燒是更為精緻、裝飾華麗的陶瓷風格,源自於石川縣,並且可追溯到在 1650 年代中葉建造的窯。較古老的九谷燒作品設計中結合了深綠、藍色與黃色,但已在 1730 年停產,讓這個時期的九谷燒作品變得極為稀有。到了 19 世紀初,又再次恢復生產,並運用了釉上彩繪技巧,創造出精緻複雜而繽紛的設計。
不過,來自四國愛媛縣的砥部燒,又是另一種獨特的陶瓷。是一種藍白陶器,始於 1777 年,當時大洲地區的領主開始僱用陶藝家,打造出屬於當地的陶器。上釉的砥部燒,底部通常會比較厚,而其設計則以精緻的筆觸為特色,以在白底上創造出不同亮度的藍色圖案。
親手製作
由於越來越多人對這項特別的日本藝術形式感興趣,因此鼓勵更多陶藝家敞開大門迎接遊客,包括想親手嘗試製作陶瓷的觀光客。
在九州陶瓷文化館與有田陶器美術館,教導遊客關於有田燒的歷史,並展示部分世界知名陶瓷的示範作品,而在周圍區域也有許多工作室與窯場開放讓遊客參觀。
同樣,到訪栃木縣益子 的遊客,可以沿着 Jonaizaka 陶瓷街漫步,欣賞在 30 多間陶器商店裡展示的作品。許多商店都提供短期課程,教導製作碗、咖啡杯或盤子的方法,並且可以在窯中燒製完成後,再將作品郵寄給你。
現代化陶瓷
藉着以餐具 而聞名全球的 Noritake 等企業,日本與陶瓷的歷史相互交叉一直延續至今。Toto Ltd 是日文 Toyo Toki 的縮寫,意指東方瓷器,其開發出先進瓷器,運用在世界各地的廁所及浴室裡。與此同時,日本的陶藝家依然在現代藝術界佔一席之地。
截止 2019 年 3 月止,所有資料皆正確無誤。
最新資訊可能有所不同,請查閱官方網站
* 本網頁資訊或因應新冠疫情有所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