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ack

Use the

Planning a Trip to Japan?

Share your travel photos with us by hashtagging your images with #visitjapanjp

2022.06 文化交流空間:日本當代藝術祭的獨特魅力 前衛藝術讓文化昇華至一個新層次

圖片提供:Mit Jai Inn / Jim Thompson Foundation (2022愛知三年展參考圖片)
People’s Wall, 2019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Jim Thompson Foundation

 

日本國土面積雖小,但當地藝術界的龐大規模卻令人歎為觀止。日本各地透過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表達他們對歷史的尊重,同時亦鼓勵人們探索全球可持續未來的新思維。

日本的藝術祭已打破美術館的界限,擴展至公共空間和戶外場所;透過藝術挑戰我們的思維,並引導大眾思考藝術對自身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些藝術祭可讓國際和當地的藝術家聚首一堂,共同思索影響全世界的議題。

 

突破界限:愛知三年展重新演繹當代藝術祭

 

能劇面具 (今井智景作品) – 據說當表演者戴上面具並為其注入活力時,它才會變得栩栩如生。
圖片提供:Imai Chikage ©Junichi Takahashi / Martin Boverhof (2022愛知三年展參考圖片)

 

愛知縣的汽車和機械人製造業相當有名,但當地也有着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當中愛知三年展正是要將這種文化傳承給後代。自2010年起,愛知三年展每三年舉辦一次,是日本最大的當代藝術祭之一。

 

每一屆的愛知三年展都有一個中心主題。過去的主題有「都市的祭典 (Arts and Cities)」、「搖晃的大地 — 我們身處何方?土壤、記憶和復興 (Awakening − Where Are We Standing ?− Earth, Memory and Resurrection)」、「彩虹商隊驛站:人類創造之旅 (Homo Faber: A Rainbow Caravan)」及「情的時代 (Taming Y/Our Passion)」。那麼,2022年的主題是甚麼呢?就是「依然活着 (STILL ALIVE)」。隨着疫情後大門開始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亦逐漸重回正軌,這個主題與現今的關連性顯然易見,但是它亦連結着過去。主題的靈感源自愛知縣藝術家河原溫的文字作品系列—「我依然活着 (I Am Still Alive)」。河原曾將900封電報發送給不同人士,傳遞他仍活着的訊息。

 

河原溫發出的 900封電報之一,是「我依然活着 (I Am Still Alive)」系列的一部分。
圖片提供:On Kawara (Telegram to Sol LeWitt, February 5, 1970; From I Am Still Alive, 1970‒2000)
LeWitt Collection, Chester, Connecticut, USA © One Million Years Foundation
(2022愛知三年展參考圖片)

 

名古屋市,你可以到愛知藝術文化中心等室內文化建築,又或到有松地區等具歷史意義的戶外地方,尋找精選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作品。例如有松地區就以富江戶時代風情且具400年悠久歷史的有松・鳴海扎染傳統而聞名。這些地方融合繪畫、雕刻、建築、表演藝術作品及學習計劃等,能激發大家對當代藝術的深入探索。

 

名古屋市以外:一宮市與常滑市的文化體驗

 

愛知三年展不會限制人們對當代藝術的看法,而舉辦場地亦不會局限於市內的某處。因此,如果想完整地體驗的話,必須跳出名古屋市,前往一宮市和常滑市等地方體驗更多。

 

Kaylene Whiskey 是澳洲本土藝術家,其歌頌女性英雄及姊妹情誼的作品將於2022愛知三年展中展出。 
圖片提供:Aichi Triennale / Kaylene Whiskey (Seven Sisters Song, 2021) (2022愛知三年展參考圖片)
Collection of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Courtesy of the artist, Iwantja Arts and Roslyn Oxley9 Gallery

 

一宮市位於愛知縣西北部,其名稱源自「一之宮」,即真清田神社。在江戶時代 (1603–1867),這裏以生產棉織品而聞名,其後製造混絲棉紡織品,再轉為生產羊毛織品,因此一宮市被譽為「纖維之街」。展覽作品在前名古屋銀行一宮分行、前一宮市立中央看護專門學校及墨會館等場地展出。

 

常滑市位於愛知縣的知多半島西海岸,是日本六大古窯址之一。自平安時代 (794–1185)便開始生產陶瓷,現時仍舊可看到建於887年的陶榮窯,是日本最大的登窯。如欲欣賞2022愛知三年展的展品及了解常滑市的陶器歷史,不妨前往廻船問屋瀧田家的宅邸及INAX生活博物館觀賞。

 

Glenda Leon 的作品著重「聆聽」,她認為此行為是必要的進化過程。 
圖片提供:Glenda León (Música concreta (Concrete Music), 2015) (2022愛知三年展參考圖片)
Installation view in Centro de Desarrollo de las Artes Visuales (CDAV)
XII Bienal de La Habana, 2015
Courtesy of Estudio Glenda León

 

一宮市和常滑市在愛知縣濃厚的傳統文化和製造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將紡織品和陶瓷製品互相結合。為了延續這傳統,這兩個城市會繼續透過為當代藝術提供靈感和具歷史性的場地。

 

琵琶湖雙年展:沿着日本最大湖畔欣賞令人讚嘆的藝術品

 

Ann Eringstam 的作品「尋找仙境 (In search of wonderland)」是關於在秘境中對自我身份的探索。
圖片提供:Biwako Biennale / Ann Eringstam

 

琵琶湖雙年展是在滋賀縣琵琶湖 (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湖畔舉行的國際藝術祭。2001 年,第一屆琵琶湖國際藝術節雙年展在大津市琵琶湖湖畔及其周邊地區舉行。其後,於2003年移師至近江八幡市,並持續在該處舉辦。

 

近江八幡市保留了許多日本傳統建築,而琵琶湖雙年展會場的部分建築則有建於江戶時代 (1603–1867) 和明治時代 (1868–1912) 的空置町屋、舊酒廠及舊醬油廠等。此外,還可以在擁有140年歷史的公共浴池「山之湯」內欣賞裝置藝術。琵琶湖雙年展把當代藝術置於傳統建築中,可說是把現在與過去的藝術祭聯繫。

 

西島雄志的魔幻作品「吉祥」,以銅線繞成線圈,並編織成多個層次。 
圖片提供:Biwako Biennale / Yuji Nishijima

 

山口縣的宇部雙年展國際雕塑大賽

 

宇部市佈滿數百座雕塑,豐富了遊客的想像。「蟻之城」自 1962 年展出至今 (上圖右方的紅色雕塑)。 
圖片提供:UBE Biennale

 

宇部雙年展國際雕塑大賽始於1961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戶外雕塑比賽。比賽在山口縣一個鮮為人知的城市—宇部市舉行。在常盤公園和市內的廣闊綠地中,佈滿了世界各地藝術家所製作的巨型雕塑。

 

為改善戰後的城市景觀,以及將藝術融合於大自然中,專家們每隔兩年便會篩選雕塑作品提案,從中挑選一定數量進行製作。當中部分作品甚至已成為市內的常設展品。

 

圖片提供:UBE Biennale / MUKAI Ryokichi , Ant Castle, 1962

 

自1960年代起,宇部市人就在向井良吉所創作的「蟻之城」(1962)的陪伴下成長。這座雕塑深受當地人喜愛,四十多年來,儘管其他雕塑不斷轉換,它卻仍然屹立於此。

 

會場內有一些巨型雕塑,長闊高合共最大尺寸是900厘米,最重達10噸。雕塑家在設計作品時可自行選擇材料,前提是須確保雕塑能抵禦天氣和特發性地震。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類藝術品採用的材料在傳達作品理念時有關鍵作用。

 

圖片提供:UBE Biennale / MIYAKE Shiko, The Birth of Life, 2019

 

常盤公園及宇部市周圍展出的數百件雕塑,為漫步的人們帶來驚喜,因為每個角落都有新作品等着你去探索。

 

更多精彩探索:2022年其他備受矚目的藝術祭

 

除了以上介紹的三個精彩日本當代藝術祭外,還有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三年展。該藝術祭以自然和農業為重點,因此許多裝置藝術都會在戶外展出。

 

圖片提供:ANZAÏ  (Ilya and Emilia Kabakov的作品「棚田 (The Rice Fields)」)

 

札幌國際藝術祭(SIAF)則位於日本北部的北海道。雖然2020年的第三屆札幌國際藝術祭被取消了,但當中蘊含的想法和理念卻被保留在「SIAF 2020 Matrix」網站內,因此仍可在網上欣賞美麗的藝術作品。

 

圖片提供: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Executive Committee (「SIAF 2020 Matrix」網站)

 

埼玉三年展是為了讓埼玉縣成為「藝術勝地」而舉辦的國際藝術祭,在2020年的展覽中呈現了精美的藝術作品與文字遊戲。

 

“I can speak - From Imagining by the Window, to Standing atop the Cape”, KUBO Hiroko, Statue of Hainuwele, 2020
圖片提供:MARUO Ryuichi / Saitama Triennale 2020

 

宮城縣石卷市的重生藝術祭約兩年舉行一次。石卷市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遭受到海嘯的嚴重破壞。為了創造達致地區重建和推廣的循環,重生藝術祭結合藝術、音樂和美食,以嶄新手法吸引遊客到訪。

 

White Deer (Oshika) by Kohei Nawa, Oginohama, Oshika Peninsula, Miyagi Prefecture.
圖片提供:Takehiro Goto (Courtesy of Reborn-Art Festival)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展是為了振興瀨戶內海諸島的當代藝術祭。近年,雖然瀨戶內海諸島人口減少,但依然保持活力。該藝術祭希望透過描繪長者的智慧,向大眾展示島嶼的魅力和歷史文化,憑藉其歷史投資島嶼的未來。而該藝術祭更特別關注恢復海洋的議題。

 

這幅在「漣之家」上的壁畫由眞壁陸二創作,並在工作坊中加入更多作品。 
圖片提供:KIOKU Keizo / Setouchi Triennale

 

日本當代藝術祭將繼續為全球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儘管因全球疫情肆虐導致藝術祭被迫取消,但同時亦說明了我們有必要比以往更多加思考未來的方向。

 

營業時間

 

為防止COVID-19傳播,營業時間可能有所變動,前往參觀前請先向各景點查詢。

 

相關資訊

 

愛知三年展

WEB:https://aichitriennale.jp/en/index.html

琵琶湖雙年展

WEB:https://energyfield.org/biwakobiennale/

宇部雙年展國際雕塑大賽

WEB:https://ubebiennale.com/en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WEB:https://www.echigo-tsumari.jp/zh-tw/

重生藝術祭

WEB:https://www.reborn-art-fes.jp/ (日文)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展

WEB:https://setouchi-artfest.jp/tw/

2020埼玉三年展

WEB:https://art-sightama.jp/en/

札幌國際藝術祭

WEB:https://siaf.jp/en/

Please Choose Your Language

Browse the JNTO site in one of multiple languages